小心!當您「想贏」的當下,其實您已經輸了!

問:在金融交易市場裡,您是「想要贏」,還是「想成為贏家」?

 

在開始之前

延續前一篇文章所提,我們接著一起來有個共識,認同「定義目標」這件事情很重要:

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您台灣中部,想要出發前往台北車站,您必須讓自己前進的方向是往「北部」;

如果方向搞錯(譬如往南),那麼即使再努力地走,不但走不到目的,反而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距離目的越來越遠。

常常我們會有一種「到底在瞎忙什麼」的感覺,這就是一種「沒有目的」的努力,不知道為何而忙?

到頭來心累、身體也累,但卻一事無成。

所以一開始我要跟大家一起有一個共識:「凡事想要成功,甚至收事半功倍之效,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,是很重要的。」

回到原本問題:在金融交易市場裡,您是「想要贏」,還是「想成為贏家」?

 

交易的目標是什麼?不是【贏】

在金融市場裡,到底我們的「目標」是什麼?贏?還是成為贏家?兩者雖然只一字之差,但卻注定得到不同的結果。

讓我們分開解釋「想贏」跟「想成為贏家」之間的不同。

 

想贏

「想贏」,將落入輸家圈。

想贏的人,期望自己每一筆交易都要獲利

想贏的人,進場買進前會做出仔細的評估與決定,他會將技術分析裡的均線、指標、型態研究清楚一絲不苟;

接著可能會看籌碼是否集中,主力、法人是否買超,細心的人還會一檔檔研究券商分點買賣超;

行有餘力的人,還會進一步研究財務報表,本益比、股東權益報酬率、資產收益率等等。

每一次的進場他都做足了功課,滿滿把握,確認自己沒看錯之後,勇敢進場,期待獲勝。

但這些都是通往失敗的起點,只要一起步,已注定落入輸家圈。

因為你對自己充分準備、滿心期待,而當期待越高,你越無法承受失敗;

因為期待越高,所以若遇到沒有贏,你將無地自容;

更不用說如果是在未加以資金控管,壓滿倉的情況下去期待...

恐怕只會讓損失比想像中的大。

到這裡,你會問,難道研究技術分析、籌碼分析或者基本分析,錯了嗎?

那不然贏家都看些什麼?

 

市面上有一本暢銷經典「全面交易」,書的封面斬釘截鐵地寫著:「『心理面』,永遠是職業、業餘投資者最大分野;不論當沖、波段交易,擬定正確計畫才是成功要素!」

所以,其實贏家在分析的東西,跟輸家差不多,但輸、贏的關鍵在於「心理面」;

簡單來說,就是交易觀念,擬定正確計畫,知道「為何而戰、目標在哪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在此同時,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:「金融交易市場很容易讓人賠錢」。

很多時候我們利用各種分析技巧,費盡心思開發出一個策略,

但最後其勝率可能都不會比「擲銅板」好到哪裡去,

換言之我們沒這麼容易讓自己勝率達五成以上;

那更不用說交易的勝率可以常態維持在七成、八成甚至更多。

所以「想贏」這個目標,其實很不容易在金融市場裡達成。

 

想贏,會怎樣?

現在我們知道了「想贏」一點都不容易,但如果沒這個觀念,又一心想贏,這樣的投資人會發生什麼事?

  • 勝率不容易超過5成。(這點其實贏家也差不多如此)
  • 不知道自己其實不容易贏,但卻又希望每一筆都要贏。(想贏的本質就是進場之後就想要贏)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所以當輸的時候,會不願認輸。(會認為虧損是不應該發生的、不願輸,因此會想凹單,沒賣就沒賠;偶爾會從輸方硬凹成贏方,但沒凹贏的那幾次,卻損失慘重。)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因此當虧損常常出現之後,會感到挫敗。(正所謂期望越高,失望越高;但金融市場裡,「連續虧損」是很常見的,所以常態勝率本來就不高,若又遇到連續虧損,輸家很容易因此沒信心,進而摒棄手上的策略;但很有可能那其實是一套很棒的策略方法。)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因此當輸了幾次之後,進場會變得更謹慎、更觀望、延後甚至恐懼出手,因為想等一切條件都十足充分之後才進場,只為提高勝率。(這時才進場,或許漲勢仍進行中,但恐怕也接近尾聲)

綜上所述,所以「想贏」錯了嗎?

雖然這是一個「正向思考」下的產物,但是因為觀念不正確、方向不對,在進場的當下,已注定不會走向贏家之路。


成為贏家

因此正確的思維應該是「我要成為贏家」。

這時我們就要來定義「贏家」到底長什麼樣子?

若要說金融交易市場裡面有什麼「聖杯」,或許就是「正向期望值」。

贏家在乎的,就是讓自己有正向期望值。但何謂期望值?

交易的期望值公式如下:( 勝率x平均獲利金額 ) + [ (敗率)x平均虧損金額 ]

他是一個統計學的名稱,但在這裡我沒要跟您研究「數學」,只想從交易的角度看待這件事。

「想贏」的人,在每一次的交易結果,都期待要贏,心中甚至根本不允許虧損的存在,所以只要遇到虧損,他可能會訝異、突然、恐懼或害怕。

當「想贏」的人遇到虧損而覺得訝異或突然的時候,他會不知所措,

因為當初進場壓根沒想到自己會虧損,所以虧損來的突然,一時間會不知道該怎處理;

且當初進場就期待贏錢,心中想的往往是若這筆單獲利將能賺取多少錢(通常會轉換成買一支手機、一台冰箱、冷氣或者房車等等)

所以下注本金可能會大,虧損的金額就也會大。

因為「想贏」所以遇到虧損,會不知該怎及時處理,但偏偏市場很會在這種時候懲罰犯錯的人:

「跌得又急又快,且一跌跌好幾天」;

又或者因為當初重壓,所以一遇到虧損本金就損失甚大,只要砍倉就會立即認賠偌大金額,

這時「想贏」的人通常會決定「反正現在砍也是賠這麼多,乾脆等一下看會不會回來一點,讓自己少賠一點」,

但通常市場也會在這時懲罰犯錯的人,因此最後價格不但沒回來,反而越賠越多。

講到這裡,讓我們再回到「贏家」與「(正向)期望值」這件事。

 

期望值是什麼

「想贏」的人心中幾乎不允許虧損的存在但「贏家」在乎的是自己有正向期望值。

期望值是由「勝率」、「敗率」、「平均獲利金額」跟「平均虧損金額」所組成。

看出差別了嗎?「想贏」的人跟「贏家」兩者差別在於「贏家容許自己失敗、虧損」

如何在期望值這個公式裡面,讓自己有正向期望值(公式的值大於0)

讓我們再複習一下期望值的公式:( 勝率x平均獲利金額 ) + [ (敗率)x平均虧損金額 ]

(備註:公式中的「加號」若改成「減號」,那就要讓「平均損失」加上「絕對值」)

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,期望值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組合:

  • 以第一列來說,當勝率不高(只有33%)的時候,透過平均獲利的值大一點,經過運算(33%*3-67%*1=32%),仍可以讓自己的期望值大於0(32%>0)
  • 以第二、第三列來說,當勝率提高到5成的時候,只要平均獲利大於平均虧損,期望值就可以大於0(50%*2-50%*1=50%)
  • 但以第四列來說,如果勝率不高(只有33%),而平均獲利又只有2個單位(雖然仍大於平均虧損的1個單位),最後得不到正向期望值(33%*2-67%*1=-1%)

綜上所述,讓我們來簡單整理一下:

所以「贏家」在乎的是「正期望值」,透過一定的交易數量之後,有賺有賠,但是賺的時候賺多,賠的時候賠少,

雖然自己勝率不高,但透過大賺小賠,仍可以彌補掉虧損的金額並且還有獲利。

上面我們一再提到「正向期望值」,到底他是什麼東西?請看下圖。

如果你的起始點是1塊錢,當交易期望值大於0,即使只有獲利0.01

1+0.01=1.01的時候,隨著時間發展、交易次數的增加,1.01經過「複利」計算365次之後,你會得到37倍的報酬。

反之若交易不具備正期望值,即使只虧損0.01

1-0.01=0.99的時候,隨著時間發展、交易次數的增加,0.99經過「複利」計算365次之後,你將所剩無幾。

愛因斯坦曾說:「複利的效果比原子彈還可怕」就是這緣故。


複利的威力

若談到「股市贏家」,大家或許都知道巴菲特;但大家是否思考過這位全球股神,他的投資平均年報酬率是多少?

股神嘛想當然爾應該是要很神的!平均年報酬60%50%40%?還是30%

其實只有20%。或許你會說:「怎可能?全球股神平均年報酬只有20幾%?」

但我們上面說過,複利的效果是很恐怖的;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巴菲特大概從1951年活躍至今,

因此我們來試算一下,如果巴菲特1951年手上有100萬台幣,並且假設他維持每年平均年報酬25%,經歷了65年到今(2016)年,他會有多少錢?

如果您是用excel計算,那公式是=100*1.25^65

沒看錯,原本100萬台幣,經過65年,變成了1億9千萬

如果您不信,可以拿出計算機,輸入100*1.25*1.25*1.25…連續按651.25,相信也會得到一樣的答案。


贏家到底在乎什麼

 

所以贏家到底在乎什麼?

贏家在乎的是正向期望值,而在追逐正向期望值的過程,他們不但不怕虧損,

反而正視虧損,因為他們知道虧損本就是公式必然存在的一部分,虧損一定會發生。

且贏家知道這個市場想要獲利(勝率高)是不容易的,因此大部分贏家不求每筆交易都獲利,

但求獲利的時候可以賺大一點,虧損的時候可以賠小一點,

截長補短之後,讓自己可以有正期望值,接著就是讓時間繼續走下去,活越久就賺越多。


聊到這裡,您應該已清楚「想贏」的人跟「贏家」差別在哪裡了吧!

讓我再快速跟您小結一下:

「想贏」的人:

  • 心裡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但實際上將常常輸。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所以當輸的時候,不甘願認輸,會凹單,幾次或許會凹對,但凹錯的時候都損失慘重。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但卻其實常常輸,因此會感到挫敗,進而不相信手上的策略方法,會想要再換下一個策略(因此找下一位老師或下一本書);但因為本來就不會有只賺不賠的策略方法,因此終將進入死胡同,終其一生找不到其理想(只賺不賠)的策略。
  • 因為期待每一筆都要贏,因此當輸了幾次之後,進場會變得更謹慎、更觀望、延後甚至恐懼出手,因為想等一切條件都十足充分之後才進場,只為提高勝率;但通常這時候價格都已跑遠,甚至已經到過熱的程度,進場剛好變成最後一隻老鼠。
  • 如果知道資金控管方法,那在價格跑遠的時候,更不可能下重注,因此即使看對,但手上籌碼仍少,跟大賺的機會自然擦身而過。

 

「贏家」

  • 正視虧損、控制虧損,透過賺多賠少,但求正向期望值。
  • 正視虧損、控制虧損,透過賺多賠少,但求正向期望值。
  • 永遠記得並紀律執行上面這兩點。
  • 贏家在市場裡,能控制的,就只有風險而已。

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,下一篇文章,我們將進一步探討「聖杯-正向期望值」的一些細節;

告訴大家控制平均虧損的重要性、連續虧損是必然;

贏家正因為充分控制了風險、虧損,才真有機會成為贏家。

輸家之所以不會贏,不是賺得少,是不會控制損失,

我們下篇文章再見。(撰寫中)

(在這篇文章之前,我有先寫一篇比較短的文章與觀念喔

點擊此連結查閱)

認識點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