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正5/22下午發的文章「+489%的獲利!從電影「大賣空」→我們學到的交易心法

本來以為麥克的塞恩基金最大虧損不到20%,我錯了!

如同上圖所示,電影裡曾經閃過這樣一個畫面,短短幾秒鐘,白板上面顯示-38.0%,代表曾經這檔基金虧損來到快40%。

我沒有看原文書,不知書上是否有詳列賽恩基金的損益過程,但從電影裡面,確實可以知道賽恩基金浮動損益虧損最大值不是只有我之前說的-19.7%,而是快要賠40%;就因為這點,我必須針對這部電影的心得重新整理一番。同時也要在此致歉,看的不夠詳細,提供了不正確的訊息,真是抱歉。


風險報酬比

修正了電影裡本檔基金的最大虧損後,我得到的思考是

投資人當初是冒著40%的風險,在期待「未知」的報酬。(最後是得到快500%的獲利)

嚴格來說,其實電影裡的投資人冒的不只是40%的風險而已,因為我在先前寫的文章裡有提到(在本段文章結束的正下方),麥克握有這檔基金的絕對主導權,而從對話裡面可以(片面)得知,麥克幾乎是冒著基金全部賠光光的風險,在期待房地產會下跌。

先前有提到,這樣孤注一擲的作法,並不是我們推崇的;而冒著近40%的虧損風險來期待獲利,也不是一個理想的交易。


風險越大報酬越大?

或許你會說,風險大一點,潛在報酬也可能大啊!為了報酬,我不怕冒險。

針對這議題,我們還是要回歸交易員的最根本:「機率性思維」。

到底你冒著偌大的風險(超過30%的虧損)來期待報酬,最後獲利的期望值是否會比較高?

基本上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實際交易過程,可以透過「策略管理」來降低虧損的比例。

但我還是舉一個比較直觀的例子:如果一檔基金,回測結果最大虧損會來到40%,那有一種可能是在一開始交易沒多久就遇到了「最大(連續)虧損」,100元會剩下60元,這時,60元要想再賺回100元,需要有66.6%的正報酬才可以。

這時我們必須思考,一檔基金(一個策略)會讓自己賠到40%,那它可以賺到66%讓自己本金回到原始起點的機率,高不高?

再者,40%的最大虧損不是不會再發生,如果發生第一次虧損40%之後,也是有可能在資金尚未回到原始100元的時候,就又再出現一次40%;這時虧損一定會比之前大,再次站起來的機率就可能更低了。


給個建議:莫因追逐報酬而忽視風險

電影【聖母峰】有一幕是主角在暴風雪來之前,還是想登頂;最後是成功登頂了,但暴風雪也來了;他們為了登頂,錯過了下山的時間,因此登頂之後,即被暴風雪給吞噬了,最後死在聖母峰上。

他們追逐的報酬,是有了!但卻帶不回。

交易也是如此,孤注一擲的交易是不被推崇的,唯有在理想的風險控制之下,我們才真能盡情、放寬心地追逐獲利。而市場共識的風險大概是30%,也因此大賣空的主角麥克一度虧損快40%,言談中也彷彿是冒著全賠的風險在交易

雖然結局是獲利的,但「獲利」本來就有可能也是隨機而得的,相較於僅僅在乎交易的「結果」,我們更該在乎決策過程的品質。因為唯有理想的決策過程,才真能為自己在未來帶來更多正向的期望報酬。

面對金融市場的種種不確定,我們能確定的,就是自己的風險控管做得有多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